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

「Momo Challenge」的真相:惡作劇之傳播機制

[警告:本文談及自殺,情緒受困者宜尋找專業協助。生命熱線(24小時熱線):2382 0000]


有關「Momo Challenge」的消息近日在全世界的網絡上又再被瘋傳;筆者說「又」,是因為「Momo Challenge」早於2018年七月已在網上流傳,沉寂了一時,現在又爆發。在香港,各個媒體爭相報導和傳播這些訊息,它們多是轉述網絡傳言,有些是警告家長注意子女經網上收到的訊息。[1-6]

關於「Momo Challenge」傳聞的內容,可見香港01的報導(這也是筆者目前唯一找到,中文媒體質疑「Momo Challenge」可信性的報導)。[7] 英文媒體可看衛報 [8] 和維基百科 [9] 之報導。 簡言之,「Momo Challenge」 傳聞之主張包括:

有在網上流傳一「挑戰」叫「Momo Challenge」,針對心智未成熟之兒童和少年,使之做傷害自己的行為。
「Momo Challenge」在WhatsApp上傳播,也有說被加插在YouTube上的兒童卡通片中間。
如果拒絕「挑戰」,發訊者會威脅受害人傷害他或他的家人。
已有許多兒童和少年受害,受驚甚或自殺。

圖一、「Momo」是日本道具公司Link Factory的展品[10]


1. 惡作劇中的惡作劇

首先,極有可能「Momo Challenge」是假的。「Momo Challenge是假的」這話有兩個意思:

(1) 從來沒有人/ 組織/ 怪物/ 超自然個體,發佈Momo Challenge。

(2) 因為(1),從來沒有人因為Momo Challenge而自殘和自殺。

為何如此斷言?首先,在2018年七月的Momo事件後,已有許多人發現,「Momo Challenge」中的恐怖相片是出自日本一道具製作公司Link Factory的一件展品,叫「The Mother Bird」,所以Momo相片中的不是怪物/ 超自然個體。[10]

那麼是否有人發出Momo Challenge惡作劇?如果Momo Challenge十分普遍,那麼對於它的證據,如通話記錄、影片、世界各地的政府的記錄都會非常之多;然而我們看見的是,網絡傳言和傳媒的訊息之中總只引述其他消息,如「外國」的,「某人的孩子」,從沒肩負起證明消息之責任。

反之,各地政府和警方,都正面地指出沒有任何「由Momo Challenge直接導致傷亡」的案件,沒有任何證據把少年自殺之事件和Momo Challenge 連繫起來(當中包括美加、印度、英國等) 。[9]


YouTube的發言人回應說: 「與新聞報導相反,我們沒有收到任何在YouTube上展示或推廣Momo Challenge的視頻的證據。」[A] 英國的一些慈善團體#,甚至發出聲明指有關Momo Challenge的傳言只是惡作劇(hoax),即沒證據顯示Momo Challenge在流行。[8] 換言之,所有有關官方證實有Momo Challenge殘害兒童之案件的消息,都是子虛烏有。

#: 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NSPCC、撒瑪利亞會和UK Safer Internet Centre

如果真有Momo Challenge導致少年自殺,為何沒有團體和機關承認和指出有這些事情?留意他們沒動機隱瞞Momo Challenge這種虐待兒童的惡作劇。如美國Center for Inquiry的雷德福(Benjamin Radford)說到:

「如這些遊戲屬實,那麼對訓練有素的調查員來說,確定某人是否其受害者應很容易。他們的數碼足跡(digital footprints)一是包括來自不明人士的指示,要他們完成這些『挑戰』,一是沒有;他們一是在導致他們死亡的49天中,每天都做了越來越離奇和有害的任務,一是沒有。諸如此類。」[B]

所以極可能「Momo Challenge」是一個「惡作劇中的惡作劇」;有關「Momo Challenge」的謠言,本身就是偽稱有一惡作劇之惡作劇。


2. 「Momo Challenge」傳播者之心理

為何這麼「假」的謠言也會如此風行,如此多人相信?首先,如果「Momo Challenge」只是謠言,那麼就會有造謠者,但造謠者人數不會如此多。

Momo Challenge謠言很大程度上透過通訊軟件和社交平台散播。然而,並非所有傳播謠言的人都想做惡作劇;相反,許多人都是出於好意,只是他們無意中助長了謠言的散播。

為何會如此?雷德福說「藍鯨遊戲和Momo Challenge都具有經典道德恐慌(moral panic)的所有特徵。」[C] 道德恐慌是指,人在懷疑社會上有破壞道德的事情時,產生了不理性的恐慌。在Momo Challenge事件當中,除兒童及傳媒外,傳播謠言的還包括家長、學校、警方和兒童/青少年團體。後四者均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的福祉或對其有責任,在收到「Momo Challenge」的消息後,一是因為恐慌而散播流言,如家長之間的轉發;一是學校和警方雖不知道事件是真是假,在「better safe than sorry」(安全至上)的前題下,也警告家長注意子女由網上吸收的資訊。後者尤其令情況火上加油:大眾在收到「官方」和傳媒關注這些謠言時,錯以為他們某程度上肯定這些消息的可信性。

加上許多傳媒報導未經核實之內容,如以下一段:「在 YouTube 上,有許多挑戰影片湧現,最多人看的一段已達 330 萬觀看次數。目前仍有人不斷發佈新挑戰視頻。」[4] (究竟這影片在哪裡?) 這進一步令許多人深信傳言是有根據的。


3. 「Momo Challenge」之傳播機制

綜合我們可得的資訊,整個「Momo Challenge」事件可能是如此發生的:

首先,日本Link Factory展出了「The Mother Bird」作品;有人把它拍攝下來,編寫了有關「Momo Challenge」的故事,以及所謂「受害人家人的親身經驗」。

這些訊息在網絡上引起道德恐慌,被瘋傳,也不斷演化和鋪陳,使故事看來更「真實」。故事的人氣引起了傳媒、警方和學校的注意。一些傳媒輕率地爭相轉發未經核實之內容,進一步增加了謠言之覆蓋率。警方和學校基於兒童安全和保守的態度,警告家長關注子女上網,增加了傳聞的「可信性」。這又被傳媒報導,使事件不斷在發酵。 [3] (圖二)


圖二、Momo Challenge事件可能的始末


有人可能認為「better safe than sorry」沒有問題,但雷德福認為如沒實際威脅,如此煽動恐慌是「幫倒忙」;例如這令更多有情緒困擾的人關注了自殺,反而提升了風險,兒童也可能因此受心理影響。更好的方法是批判地思考網上的訊息,然後再作出反應;如發現很可能是假的話,應告訴其他人。


4. 結語

「Momo Challenge」事件雖然造成了一些恐慌,但它本身也讓我們看到謠言傳播的典型方式,作為我們一次反思自己面對網上消息的態度的教材。謠言的傳播,往往是藉著人類的心理,機構處理危機的一貫手法,部份傳媒不假思索轉發消息,沒有仔細查證的不良習慣。稍一不慎,人很易落入「人說就相信」的自然傾向,尤其是來自親友的訊息。

存好心、保護兒童當然十分重要,但存好心同時也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在面對網上氾濫的資訊面前保持冷靜,尋找消息的來源和證據,看看有關當局和專家是否肯定事件的性質。對重要事情的訊息,如有關醫療的訊息,更加要仔細考究資料,和對該方面有認識的人討論,不要輕信不屬該專業的網頁的資訊。

發現「Momo Challenge」絕不可信,可能令一些人尷尬;不過,起碼家長和小朋友現在起不用為此再擔驚受怕了!


英文原文

[A] “Contrary to press reports, we have not received any evidence of videos showing or promoting the Momo challenge on YouTube.” [8]

[B] “If the specifics of these games are true, determining whether or not a given person was a victim of it or not should be easily enough established by a competent, trained investigator. Either their digital footprint includes instructions from some unknown person directing them to complete fifty daily challenges, or it does not; either they were doing increasingly bizarre and harmful tasks on each of the forty-nine days leading up to their deaths or they weren’t, and so on.” [11]

[C] “the Blue Whale Game and the Momo Challenge have all the hallmarks of a classic moral panic.” [11]


參考

[1] 恐怖遊戲「Momo」滲入熱門卡通? 美7歲女畫吊頸畫嚇壞媽媽|香港01|熱爆話題
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300277/%E6%81%90%E6%80%96%E9%81%8A%E6%88%B2-momo-%E6%BB%B2%E5%85%A5%E7%86%B1%E9%96%80%E5%8D%A1%E9%80%9A-%E7%BE%8E7%E6%AD%B2%E5%A5%B3%E7%95%AB%E5%90%8A%E9%A0%B8%E7%95%AB%E5%9A%87%E5%A3%9E%E5%AA%BD%E5%AA%BD

[2] 小心Momo Challenge | 都市日報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columns/%E5%B0%8F%E5%BF%83momo-challenge/

[3] MoMo照片流傳 學生不安求助 學校發信提醒家長 注意子女使用社交媒體 - 20190302 - 要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6%81%E8%81%9E/article/20190302/s00001/1551464593952/momo%E7%85%A7%E7%89%87%E6%B5%81%E5%82%B3-%E5%AD%B8%E7%94%9F%E4%B8%8D%E5%AE%89%E6%B1%82%E5%8A%A9-%E5%AD%B8%E6%A0%A1%E7%99%BC%E4%BF%A1%E6%8F%90%E9%86%92%E5%AE%B6%E9%95%B7-%E6%B3%A8%E6%84%8F%E5%AD%90%E5%A5%B3%E4%BD%BF%E7%94%A8%E7%A4%BE%E4%BA%A4%E5%AA%92%E9%AB%94

[4] 【有片睇】12 歲女上吊自殺!Whatsapp 新自殺挑戰「Momo」  | 香港 UNWIRE.HK 玩生活.樂科技
https://unwire.hk/2018/08/03/momochallenge/hottopic/spotlight/

[5] 「Momo挑戰」死灰復燃 華人家長籲保護孩子免受傷害
https://www.singtaousa.com/home/436-%E7%B4%90%E7%B4%84/2229974-%E3%80%8CMomo%E6%8C%91%E6%88%B0%E3%80%8D%E6%AD%BB%E7%81%B0%E5%BE%A9%E7%87%83+++%E8%8F%AF%E4%BA%BA%E5%AE%B6%E9%95%B7%E7%B1%B2%E4%BF%9D%E8%AD%B7%E5%AD%A9%E5%AD%90%E5%85%8D%E5%8F%97%E5%82%B7%E5%AE%B3/?fromG=1

[6] 暗藏WhatsApp、Youtube兒童頻道恐怖鬼臉遊戲誘兒童自殘自殺 - 國際 - 即時新聞 -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http://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wo/1443780/

[7] Momo真的恐怖? 抑或一場虛驚|香港01|世界說
https://www.hk01.com/%E4%B8%96%E7%95%8C%E8%AA%AA/301006/momo%E7%9C%9F%E7%9A%84%E6%81%90%E6%80%96-%E6%8A%91%E6%88%96%E4%B8%80%E5%A0%B4%E8%99%9B%E9%A9%9A

[8] Viral 'Momo challenge' is a malicious hoax, say charities | Technology |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9/feb/28/viral-momo-challenge-is-a-malicious-hoax-say-charities

[9] Momo Challenge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mo_Challenge

[10] Instagram 上的 𝐁𝐄𝐓𝐖𝐄𝐄𝐍 𝐌𝐈𝐑𝐑𝐎𝐑𝐒:「 MOTHER-BIRD 」https://www.instagram.com/p/BlQlfA2Biju/

[11] The ‘Momo Challenge’ and the ‘Blue Whale Game’: Online Suicide Game Conspiracies - CSI
https://www.csicop.org/specialarticles/show/the_momo_challenge_and_the_blue_whale_game_online_suicide_game_conspiraci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