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應許之地(重貼)

近日以巴戰爭(已經不能用「衝突」來形容了)再開,哈馬斯挖隧道偷襲以軍,以軍以窩藏哈馬斯分子為名,再次轟炸學校,導致千多名巴人平民死亡。事件必將再次引起哈馬斯的報復,戰事周而復始,加沙和平之日遙遙無期。

以巴之間的瓜葛有深遠的歷史因素,為誌此次大量平民的死亡,特重貼猶太歷史扼要(當中有許多都是來由維基百科),望為大家對此事深思的開端。




應許之地
January 11, 2009 at 4:56pm

苦難之邦

民族名稱“以色列(Israel)”見刻於公元前13世紀古埃及的梅連塔碑文(Merneptah Stele) [1], 當時以色列還是一個遊牧民族, 而史學上關於此時代的以色列描寫很少. 根據希伯來聖經和近期一些考古學證據, 在約公元前11世紀大衛王於統一了以色列和猶太, 建立了數個小型王朝. 猶太人3000年來一直視地中海和約旦河之間的土地是上帝承諾賜予的家園.

"Israel"

之後, 經歷過亞述, 巴比倫, 波斯, 希臘, 羅馬, 拜占廷等的統治, 猶太人在這一地區逐漸衰落並遭驅逐.

公元132年的一次大規模起義遭到鎮壓後, 羅馬帝國將猶太人驅逐出這一地區, 將地名改為”敘利亞-巴勒斯坦”, 企圖抹滅猶太人千年來與這片土地相連的痕跡. 在628年, 拜占庭皇帝赫拉克留(Heraclius)進行了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和驅逐, 而此時的猶太人口可能達到最低點.

公元638年, 穆斯林從拜占廷帝國奪取了該地區的控制權, 之後數個穆斯林國家統治過這個地區, 後轉至十字軍下統治. 在1260年至1516年間由馬木魯克統治.

在1516年以色列始成為鄂圖曼帝國的一個省份, 一直至20世紀.

數個世紀以來, 許多流亡海外的猶太人一直試圖返回以色列, 這也在聖經和猶太祈禱書中被反映出來. 12世紀始天主教會的迫害和1492年西班牙的驅逐導致猶太人源源不斷離開歐洲. 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一度在歐洲成為普遍思想, 猶太教的儀式被基督徒視為異端邪說, 而猶太人則被視為殺害耶穌的兇手.

1896年, 維也納記者和劇作家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發起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運動, 試圖建立一個在以色列土地上的猶太國家, 以提升猶太人問題在國際間的關注. 近代共有五次由屠殺猶太人以及猶太復國主義興起引起的, 歐洲猶太人向以色列的移民浪潮[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在納粹黨佔領的歐洲, 猶太人被壓迫歧視, 剝奪基本的公民權利, 最終導致大約6百萬人被屠殺[4]. 1945年, 猶太難民已佔以色列地區居民總數的33%.

以色列立國

因為1923年鄂圖曼帝國的瓦解, 英國被委任統治巴勒斯坦地區. 1947年, 鑒於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 和平努力受到挫敗, 英國政府決定從巴勒斯坦托管地脫身.

同年 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 33國贊成(包括美國和蘇聯), 13國反對, 10國棄權, 通過決議: 將巴勒斯坦地區再分為兩個國家(上次巴勒斯坦領區77%給予阿拉伯人, 成為今天的約旦),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耶路撒冷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衝突.

11月29日, 聯合國通過分治方案的當日, 阿拉伯國家拒絕接受方案. 阿盟委員會高層下令對以色列的猶太平民展開暴力襲擊, 接著猶太人組織的地下民兵部隊展開還擊, 這些戰鬥很快便蔓延為大規模的衝突. 1948年5月14日, 在英國的托管期結束前一天的子夜, 以色列國正式宣布成立. 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被承認為聯合國的成員國.


在以色列建國之後, 埃及, 伊拉克, 約旦, 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 開始了以色列獨立戰爭. 大量的阿拉伯人口在戰爭中逃離新成立的猶太人國家, 聯合國估計有711,000人[6]. 戰爭結束後, 以色列不許這些巴勒斯坦難民重返家園.隨著戰爭西岸地區和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口開始遷入以色列, 形成今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對峙局面.

一個戰國

1968年至1972年期間, 以色列和敘利亞, 埃及間的邊界頻繁爆發許多小規模的衝突. 自1970年代早期, 巴勒斯坦武裝部隊對以色列和各國的猶太人展開了恐怖襲擊. 在1972年夏季慕尼黑奧林匹克運動會中, 巴勒斯坦的武裝民兵挾持以色列的代表團成員作為人質, 最後所有人質皆遭殺害. 以色列對此展開了報復性的”上帝之怒行動”(Operation Wrath of God), 由一群以色列摩薩德(Mossad)情報局的探員在世界各地行刺籌劃慕尼黑慘案的幕後兇手.

在1979年3月, 以色列和埃及達成和平條約, 這也是以色列建國以來第一次獲得阿拉伯國家的承認. 以色列也同意依據1949年劃定的綠線讓巴勒斯坦獲得自治權.

到了1993年底, 以色列與巴解簽訂奧斯陸和平協議. 1994年, 約旦成為繼埃及之後第二個承諾與以色列和平共處的阿拉伯國家. 但在協議簽署後兩年, 拉賓遭以色列極端分子刺殺, 其後巴勒斯坦極端勢力亦連續發動針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 街頭衝突逐漸演變成雙方武裝對抗, 奧斯陸協議的執行遭無限期擱置.

2008年12月下旬, 反以色列的伊斯蘭運動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了火箭, 破壞了停火協議, 控制了加沙地帶, 以色列採取一系列空襲還擊. 抗議以色列的活動在世界各地爆發. 在2009年1月3日, 以色列軍隊進入加沙, 開始了地面進攻.

Major source: [2,5]

1. Barton & Bowden 2004, p. 126. "The Merneptah Stele... is arguably the oldest evidence outside the Bible for the existence of Israel as early as the 13th century BCE.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rael
3. 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Immigration/immigtoc.html
4. Dawidowicz, Lucy. The War Against The Jews, 1933–1945.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5.
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A5%E8%89%B2%E5%88%97
6. General Progress Report and Supplementary Repo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ciliation Commission for Palestine,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1 December 1949 to 23 October 19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